当前位置 首页 国产剧 《谁寄锦书来》

谁寄锦书来4.0

影视类型:国产剧 中国大陆 2017

全剧主演:王昭  王婷  尚思琪  杨帆  高冠军  戴维  鲍伯宇  金赫宇  

出名导演:田键  

剧情介绍

  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书信一直就是相隔两地的人们保持通讯的情感纽带,是连接彼此、表达情感的交流形式之一。在交通尚不发达、通信不甚方便的年代里,一纸书信能将思念、担忧和关切都诉诸笔端,亲人表惦念、友人诉衷肠、游子传归期、将士报平安……   由此,我们读懂了杜甫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中的万分焦灼,也体味到李清照“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”中的缱绻思念。我们领会着陆凯“折花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”中的纯挚情谊,也感动于陈玉兰“一行书信千行泪,寒到君边衣到无”中的深情挂牵。   从前车马慢,书信远,多少情长纸短,多少离合悲欢,寄深情离不开“鱼雁”。   当你铺开一张信笺,拿起饱含墨汁的笔,将心中蕴藏的情感洋洋洒洒地写出时,当一封封书信经过长途跋涉被送到收信人的手中,进而被拆封、阅览和珍藏时,那其中承载着的种种朴质真情,远非语言所能形容。   如今,微信、QQ、电话、短信让人天涯如咫尺,却总是少了点见信如晤的期待。快递包裹很多,却没了一纸信笺的期盼。写信、收信、读信在通讯科技发达的当下,反而显得弥足珍贵。   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传递消息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载体,书信演绎了太多动人的故事,记录了太多让人心潮澎湃的瞬间,创造了太多穿越时光的浪漫。今天,我们就一起聊聊有关书信的那些事儿。      01   信的由来及发展史   远古时代,人们就有"书信"的来往,据说以“结绳记事”、刻符等方式来"通信",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为便于处理政务和列国之间的联系交涉,书信也就多起来了。最初“信”与“讯”通,专指送信使者,把一切信件泛称为“书”,以后才合称“书信”,变成了一种文体。   到先秦及秦汉,出现了手书、家书、尺牍、手札、信函。两汉书信大致可分为两部分:一部分是写给尊贵者的,凡群臣上书于皇帝者,一称“章”,多用于谢恩陈事;二称“奏”,多用于要事急陈;三称“表”、“疏”,多用于析陈原委;四称“驳”,多用于提出异议。一般书信则仍称为“书”。   魏晋南北朝时期,书信文章内容逐渐扩大,不断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,还增添了艺术风采,如嵇康的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、吴均的《与宋元思书》都是传诵千古的书信名篇。   唐宋是古代书信的全盛期。以韩愈、柳宗元、欧阳修、苏轼、王安石为代表的一些文人留下了不少书信名篇。白居易的《与元微之书》就是写给好友元稹的书信,读来感人肺腑、沉郁悲痛。到了明清,书信之文短札小品是其特色,清朝的家书也曾盛行一时,比如曾国藩家书。      02   为什么书信又称为“鸿雁”呢?   我们经常能在诗文中看到古人用“鸿雁”代称书信,这和鸿雁的天性以及“鸿雁传书”的典故有关。   据《汉书.苏武传》记载,汉武帝时,苏武出使匈奴,因为副使张胜和匈奴内部谋反的势力有过接触,苏武遭牵连被扣留。单于胁迫他投降,苏武不愿屈服,被放逐到北海(今俄罗斯贝加尔湖)牧羊19年。   汉昭帝即位后,匈奴与汉和亲,汉要求送回苏武等人,匈奴诡称苏武已死。后来汉使到匈奴,打探后得知真相,对匈奴谎称“天子(汉昭帝)射上林(皇家林园)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(湖)中”,单于大惊,只得让苏武等人回国。这就是“鸿雁传书”的典故。后常用“鸿雁”雅称书信,人们也开始视鸿雁为信使。   鸿雁,是一种群居水边的大型候鸟,俗称大雁。鸿雁有秋去春还的本性,它们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迁移,信守有组织有时间的群聚活动。因此,在通信不便的古代,人们思念亲人时,就把自己传递信息的希望寄托在这种有信义的候鸟身上。   大雁南来北往的景象,总是能激起在外漂泊的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,于是,文人们常常借雁抒情。   比如南朝乐府民歌《西洲曲》的“忆郎郎不至,仰首望飞鸿”,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中的“乡书何处达?归雁洛阳边”,杜牧《赠猎骑》中的“凭君莫射南来雁,恐有家书寄远人”,黄庭坚《寄黄几复》中的“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”,《西厢记》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所唱的“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”。      03   古诗词中的书信别称   我国古代诗文中,书信有许多美称,极大地升华了文句的意境,列举一些,不知有你熟悉的没?   彩笺:晏殊《蝶恋花》:“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。”,还有《清平乐》:“红笺小字,说尽平生意。鸿雁在云鱼在水,惆怅此情难寄。”   尺素:李冶《结素鱼贻友人》:“尺素如残雪,结为双鲤鱼。”秦观《踏莎行》:“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”   锦书:又称锦字,原指锦织成的字,后多用指夫妻、情人之间的书信。李白《久别离》诗:“别来几春未还家,玉窗五见樱桃花。况有锦字书,开缄使人嗟。”杜甫《江月》诗:“谁家挑锦字,灭烛翠眉颦。”陆游《钗头凤》词:“桃花落,闲池阁。山盟虽在,锦书难托,莫,莫,莫。”   雁足:南梁王僧孺《咏捣衣诗》:“尺素在鱼肠,寸心凭雁足。”   双鱼:晏几道《南乡子》词:“深意托双鱼,小剪蛮笺细字书。”纳兰性德《清平乐》词:“日夜河流东下,锦书应托双鱼。”   鱼书:唐代韦皋《忆玉箫》:“长江不见鱼书至,为遣相思梦入秦。”晏殊《寄远》诗:“鱼书欲寄无由达,水远山长处处同。”   双鲤:李商隐《寄令狐郎中》诗:“嵩云秦树久离居,双鲤迢迢一纸书。”刘禹锡《洛中送崔司业》:“相思望淮水,双鲤不应稀。”   音书: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》诗:“共来百越文身地,犹自音书滞一乡。”宋之问《渡汉江》诗:“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”   音信:庚信《拟咏怀》诗之七:“榆关断音信,汉使绝经过。”李煜《清平乐·别来春半》词:“雁来音信无凭,路遥归梦难成。”   羽书:古时征调军队的书信,上插鸟羽表示紧急,此外还有“羽檄”等。如鲍照《代出自蓟北门行》:“羽檄起边亭,烽火入咸阳。”王维《老将行》:“贺兰山下阵如云,羽檄交驰日夕闻。”      04   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什么样?   1975年,考古学家发掘了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4号墓。这是一座战国晚期秦墓,让人意外的是,其中出土了两片写满文字的木牍家书。这两封家书是谁写的?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?   两封家书目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。据专家考证,他们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(公元前223)。这两枚珍贵的秦简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家书,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木牍家书。   写信者是名叫“黑夫”和“惊”的兄弟俩,他们从淮阳(今河南淮阳)写给身在安陆(今湖北云梦)的兄长“衷”。家书用隶书写在两片木简的正反面,至今保存基本完好,字迹尚清晰可辨。   从文字内容可知,当时“黑夫”和“惊”正在秦军服役,即将参加攻打淮阳的战役。第一封是黑夫写的,说因天气渐暖,希望家里尽快捎些钱、衣服或布料好置办单衣。或许因为家境贫寒,或许因为战事阻隔,他们要的衣服和钱迟迟没有收到。于是,又有了弟弟的第二封信,这封信的口吻颇为急促,一再强调要钱的重要性与形势的急迫。   烽火连三月的处境里,戍守在外的战士在信里没有讲述战争的残酷,反而在字里行间诉尽对家人的问候和叮咛。第一封家书只有293字,第二封家书只有166字。惜字如金的木片上,他们的家书载着浓浓的亲情,穿越2200多年的岁月长河,依然温馨如初,动人心弦。   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墓葬中没有钟铭鼎器相伴,仅仅在墓头箱里放着墨迹漫漶的两封家书?或许,淮阳一战中,黑夫和弟弟已经战死在离家仅有300多公里的战场,或许此后他们又参加过很多场战役,但再也没能回到家乡,最终成了河边的白骨。   他们的兄长或母亲久盼一生,都未等到他们,只能将两封家书妥帖收藏,视同宝物,至死也要让家书陪伴着他们长眠于九泉。      05   古人有什么寄信的方式?   (1)飞鸽传书   “飞鸽传书”简单说就是将信件系在信鸽的爪子上,再将其放飞并传递给要收信之人。这是古代一种最原始的寄信方式。   据史书记载早在2500年之前,古代先人们就已经掌握了驯养信鸽的技术。信鸽在古代被称为“飞奴”,拥有很强的归巢性,善于识别回家的路。不过,信鸽能力有限,只能飞往事先训练好的目的地。“飞鸽传书”的寄信方式,在战争中较为常见,民间很少使用。   (2)驿站传递   秦末汉初之时,在国家下辖的各个交通要道上,就建造了专门传递政府公文的驿站,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。驿站,在汉代之前称传(zhuàn)或传舍,汉、唐、宋称驿,其重要职能就是负责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。驿站提供饮食住宿和交通工具,也是官吏沿途休息的必经之地。   隋唐时期,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。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,向四方辐射,直达边境地区,大致30里设一驿站。驿站的设备也很完善。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“递”,并出现了“急递铺”。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,在道上奔驰时,白天鸣铃,夜间举火,撞死人不负责,中途换马换人,风雨无阻,昼夜兼程。   骑马传递时,“邮差”每到一个驿站就会换人换马,接力传送,这样既可以保证送信的人和马匹都能得到休息,又能快速地将信送到目的地。然而,这样高效便捷的“邮政系统”仅用来传达政令及军情,是专门给官府使用的,普通百姓却无法使用。   (3)私人捎带   一般平民百姓寄信只能找人捎带,或找熟人传口信,如唐朝诗人岑参《逢入京使》: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。”说的就是岑参西去途中遇到回京城的使者,正好可以托他带信给家人,然而当时骑在马上,也没带纸和笔,只能捎几句口信了。   张籍就比岑参幸运多了,原籍吴郡的他客居洛阳城时,见秋风而思故里,便托人捎信。正巧碰到顺路的老友,得知他明日一早即将返乡,张籍又惊又喜,忙写一封家书。送信的人临出发时,张籍又怕遗漏了什么,连忙打开信封再次检查,所以就有了那句“复恐匆匆说不尽,行人临发又开封。”   在古代,户籍管理相当严格,人们要出趟门儿不是容易的事儿,除非有正当的理由,比如办公务、做生意、考科举等。所以遇到顺路捎带信件的概率不大,那么就要花点钱找人帮忙寄了,比如南来北往的商人,或者以送信为业的“信客”。      06   青鸟传书、鱼传尺素的典故   (1)青鸟传书   青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,《山海经》里有记,青鸟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,它们能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,将吉祥、幸福、快乐的佳音传递到人间。   相传西王母与汉武帝有过一次缥缈无际的会面。有一次汉武帝和群臣在举行斋戒仪式,忽见一青鸟从西方飞到承华殿前,汉武帝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,是从哪里飞来的?东方朔回答说:“西王母即将驾到,青鸟特来报信”。不久,西王母果然来到了殿前。   这就是“青鸟传书”的典故,后以“青鸟传书”比喻传信,以“青鸟”比喻传信的使者。古代诗人也常用青鸟的意象传达思念的情愫。南唐中主李璟有诗“青鸟不传云外信,丁香空结雨中愁”,李白有诗“愿因三青鸟,更报长相思”,李商隐有诗“蓬山此去无多路,青鸟殷勤为探看”……   (2)鱼传尺素   鱼和书信的渊源很深,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乐府民歌《饮马长城窟行》,其中有一首五言诗写的是思妇怀念在远方行役的丈夫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;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长跪读素书,书中竟何如?上言长相思,下言加餐饭。”诗的背景是秦始皇修长城,强征大量男丁服役,造成了众多的妻离子散。   诗中的“双鲤鱼”,也不是两条真的鲤鱼,而是指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的书信函套。“烹鲤鱼”即解绳开函,“尺素书”即用素帛写的书信。人们相信鲤鱼是上天的信使,便将两块木板做成鲤鱼状,就成了诗中的“双鲤鱼”了。   这种鲤鱼形信封沿袭很久,后人便以“双鲤”作为书信的代称。唐代李商隐在《寄令狐郎中》一诗中写道:“嵩云秦树久离居,双鲤迢迢一纸书。”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,故书信又被称为“尺素”。因捎带书信时,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形,于是,就形成了“鱼传尺素”这个成语。  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书信的知识,您是不是开了眼界,增了知识?有没有感到一种遗失的美好呢?你曾经有过写信的经历吗?欢迎在留言区分享!   -作者-   溪月弯弯,愿用厚重作纸,清淡作笔,书写流年。

猜你喜欢

常见问题

1.请问哪个平台可以在线观看国产剧《谁寄锦书来》?

神马影院网友:谁寄锦书来高清无广告在线播放地址https://www.audasgroup.com/aupvod/13095.html

2.国产剧《谁寄锦书来》上映时间?

星空影院网友:2017 年

3.国产剧《谁寄锦书来》演员列表?

365影院网友:田键  

4.网友怎么评价《谁寄锦书来》?

Mtime网友:这个题材,做成这样,真的很不容易了。尤其是,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点,大量的特写镜头、跟拍、手持,以及碎片式剪辑,营造出强烈的恐慌与不安感。这种情绪,其实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绪,它以影像的方式,最直接延伸给观众。

丢豆网网友:一个好的导演,是会调教演员的,知道演员的优势在哪里。 《谁寄锦书来》像极了一道来自异域的夏日甜品,虽然不是主菜的配置,但却也有着勾人的独特风情。坦白说,最初的确是冲着未知导演的名号看的,毕竟人家讲故事的功力摆在那里,但一开始就入了坑也是我怎么都没料到的。

豆瓣网网友:放在豆瓣语境下,是部时至今日终于拍出来的中国大陆 “高分国产剧”。拿现实题材拍商业类型片,社会意义摆在那,群戏也处理得相当不错。对我们国家而言,这样的电影多一部是一部,走一步是一步。

常见问题

来自【网友】的网友评论

2018-03-05 18:56:31

我不是啥权主义,也不想引战,只是个普通观众,但总觉得本剧某些情节和台词的设计非常刻意
来自【网友】的网友评论

2018-09-14 11:56:41

不知是机缘巧合,还是命中注定,正好在这个周六上午刷完《Love,Rosie》,晚上就是《谁寄锦书来》。人类总是习惯通过一个词来定义和概括事物,以便高效认知世界。但是在感情世界中,这种认识方法却是一种偷懒的行为。我们总是习惯用友情、爱情、亲情来定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然后用“友情”(或者“爱情”/“亲情”)中潜在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交往界限。例如:一旦朋友之间做了某个事情,好像越界了,要么进一步成为爱情,要么退回尴尬的友情。
来自【网友】的网友评论

2019-01-08 19:55:51

《谁寄锦书来》像极了一道来自异域的夏日甜品,虽然不是主菜的配置,但却也有着勾人的独特风情。坦白说,最初的确是冲着未知导演的名号看的,毕竟人家讲故事的功力摆在那里,但一开始就入了坑也是我怎么都没料到的。
来自【第九电影】的网友评论

2019-03-05 12:22:22

这部影片今天在手机上看完,看完后不得不说导演真给力。信念——就像人一样,与艺术的邂逅也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缘分。
来自【网友】的网友评论

2019-05-08 23:56:37

相比演员的表演来说,导演的一些细节很有意思,也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,但是作为观众,我看到了导演的用心。也不知道和导演想的是不是一样,总之我认为这部片子很不错,还有很多镜头切换的地方也很好,就不一一赘述了。导演很用心,很让人满意,唯一一点瑕疵我认为是剧本有些粗糙,但也不排除是因为时间限制等特殊原因。
来自【网友】的网友评论

2020-02-07 10:16:01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的精神追求越来越值得关注。作为社会娱乐文化的一方面,在某种程度上影片、视频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在观看影片时,我们经常是和影片里的人一起欢笑、一起激动、一起被那些令人恐怖的图景缠绕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生活已经和电视剧水乳交融,以至于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电视剧本身,更不用说动笔写电视剧评论了。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24 骆驼影院_2024年最新全集电视剧热播高清电影免费观看- 骆驼影视网audasgroup.com.保留所有权利